长期以来,形式单一机械的重复作业抹杀了学生的天性和个性,使他们千篇一律,毫无生机。而好的作业设计,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,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,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,也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,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,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,作业的设计也在不断改革之中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,如何设计好学生的作业呢?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语文作业设计的几点尝试:
一、设计有效作业。语文课堂教学中,我们不仅要加强字词训练,重视语言积累,还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,在作业设计方面,尽量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开放性和综合性强的作业,减少大量的机械重复的作业设置,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。
有效作业其实是指在单位时间里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正确的作业。老师设计的作业应该让学生会做,只有会做了,学生才能尝试到成功的乐趣,感受到学习的快乐,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,激发学生巨大的学习潜能。
1、有效作业应该是“循序渐进”的作用。刚刚接触的新课,老师只要设计一些加强型、巩固型作业即可;而在复习课上,老师就可以在原有的基础性作业上增加一定的难过,但是难度也不能跨越太大,应该本着“跳一跳,够得到”的原则进行。
2、有效作用应该是“点面兼顾”的作业。“点”指班里两极分化的学生,也就是优等生和后进生。“面”指班里大部分成绩属于中等生的学生。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,不能只考虑到“点”,更不能只顾虑到“面”,而应该“点面”结合,本着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尝试到做作业甜头的原则,设计出更优化,更有效的作业。
二、作业形式灵活多样。丰富多彩的生活会让人乐此不疲,同样,丰富多彩的作业也会让学生耳目一新。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到这一点。
1、作业设计个性化。学生的智力水平、能力发展参差不齐,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,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“吃不饱”,而有的学生“吃不了”的现象,最终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,对教师产生依赖心,对学习丧失了主动性,使其语文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。因此,我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有所侧重,进行分层次设计,以“自助餐”的形式出现,给不同学生选择的机会,为他们又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选择范围,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,都能较好地参与到作业之中去。
2、作业设计生活化。自己行动说一说,演一演,画一画,唱一唱,做一做。例如在教学《乌鸦喝水》时让孩子们回去自己做一做,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,又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兴趣。而在教学《九色鹿》一文时让优等生课下准备演一演,既调动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,也使孩子们对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。
3、作业设计趣味性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“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。”教学的实践也证明: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。因此,教师的作业设计富有创意、形式新颖、内容联系实际有一定的趣味性,学生就能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。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乐趣。
三、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。要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,同时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课堂学习情况。课后作业,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来定位,固然可以有所拓宽延伸,但必须建立在既定目标的基础上。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,着重在主干知识、重点问题、学习难点上进行检测和训练。
因此,教师设计作业,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,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,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,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,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,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。
评论